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物理 > 试卷中心

2012~2021十年高考汇编·专题28 力学综合3 压轴大题(解析版).doc

更新时间:2024-11-13 文件大小: 1.05 MB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运行环境: /WinNT/2000/XP 授权方式: 免费资源 下载次数:

下载地址

先选择下载地址,再点击下载,若为站外链接的下载地址,则所需的“提取码”统一在”资源介绍“的文末!

本地下载

资源介绍

2012~2021十年高考汇编·专题28 力学综合3 压轴大题(解析版).doc
------------------------、
专题28 力学综合3压轴大题
(2012-2021)

1.(2021全国甲)如图,一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上有50个减速带(图中未完全画出),相邻减速带间的距离均为d,减速带的宽度远小于d;一质量为m的无动力小车(可视为质点)从距第一个减速带L处由静止释放。已知小车通过减速带损失的机械能与到达减速带时的速度有关。观察发现,小车通过第30个减速带后,在相邻减速带间的平均速度均相同。小车通过第50个减速带后立刻进入与斜面光滑连接的水平地面,继续滑行距离s后停下。已知小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求小车通过第30个减速带后,经过每一个减速带时损失的机械能;
(2)求小车通过前30个减速带的过程中在每一个减速带上平均损失的机械能;
(3)若小车在前30个减速带上平均每一个损失的机械能大于之后每一个减速带上损失的机械能,则L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1) ;(2) ;(3)
【解析】(1)由题意可知小车在光滑斜面上滑行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设小车通过第30个减速带后速度为v1,到达第31个减速带时的速度为v2,则有

因为小车通过第30个减速带后,在相邻减速带间的平均速度均相同,故后面过减速带后的速度与到达下一个减速带均为v1和v2;经过每一个减速带时损失的机械能为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2)由(1)知小车通过第50个减速带后的速度为v1,则在水平地面上根据动能定理有

从小车开始下滑到通过第30个减速带,根据动能定理有

联立解得

故在每一个减速带上平均损失的机械能为

(3)由题意可知

可得


2.(2021浙江)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高 的水平台面,台面上竖直放置倾角 的粗糙直轨道 、水平光滑直轨道 、四分之一圆周光滑细圆管道 和半圆形光滑轨道 ,它们平滑连接,其中管道 的半径 、圆心在 点,轨道 的半径 、圆心在 点, 、D、 和F点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滑块从轨道 上距台面高为h的P点静止下滑,与静止在轨道 上等质量的小球发生弹性碰撞,碰后小球经管道 、轨道 从F点竖直向下运动,与正下方固定在直杆上的三棱柱G碰撞,碰后速度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与碰前相同,最终落在地面上Q点,已知小滑块与轨道 间的动摩擦因数 , , 。
(1)若小滑块的初始高度 ,求小滑块到达B点时速度 的大小;
(2)若小球能完成整个运动过程,求h的最小值 ;
(3)若小球恰好能过最高点E,且三棱柱G的位置上下可调,求落地点Q与F点的水平距离x的最大值 。


【答案】(1)4m/s;(2) ;(3)0.8m
【解析】(1)小滑块在 轨道上运动

代入数据解得

(2)小球沿 轨道运动,在最高点可得

从C点到E点由机械能守恒可得

解得

小滑块与小球碰撞后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因此有

解得

结合(1)问可得

解得h的最小值

(3)设F点到G点的距离为y,小球从E点到G点的运动,由动能定理

由平抛运动可得

联立可得水平距离为

由数学知识可得当

取最大,最大值为


3.(2021湖南)如图,竖直平面内一足够长的光滑倾斜轨道与一长为 的水平轨道通过一小段光滑圆弧平滑连接,水平轨道右下方有一段弧形轨道 。质量为 的小物块A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以水平轨道末端 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 轴的正方向水平向右, 轴的正方向竖直向下,弧形轨道 端坐标为 , 端在 轴上。重力加速度为 。
(1)若A从倾斜轨道上距 轴高度为 的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求 经过 点时的速度大小;
(2)若A从倾斜轨道上不同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 点落在弧形轨道 上的动能均相同,求 的曲线方程;
(3)将质量为 ( 为常数且 )的小物块 置于 点,A沿倾斜轨道由静止开始下滑,与B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要使A和B均能落在弧形轨道上,且A落在B落点的右侧,求A下滑的初始位置距 轴高度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其中, );(3)
【解析】(1)物块 从光滑轨道滑至 点,根据动能定理

解得

(2)物块 从 点飞出后做平抛运动,设飞出的初速度为 ,落在弧形轨道上的坐标为 ,将平抛运动分别分解到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有

解得水平初速度为

物块 从 点到落点,根据动能定理可知

解得落点处动能为

因为物块 从 点到弧形轨道上动能均相同,将落点 的坐标代入,可得

化简可得


(其中, )
(3)物块 在倾斜轨道上从距 轴高 处静止滑下,到达 点与 物块碰前,其速度为 ,根据动能定理可知

解得
------- ①
物块 与 发生弹性碰撞,使A和B均能落在弧形轨道上,且A落在B落点的右侧,则A与B碰撞后需要反弹后再经过水平轨道-倾斜轨道-水平轨道再次到达O点。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碰后AB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和 ,在物块 与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则


解得
-------②
-------③
设碰后 物块反弹,再次到达 点时速度 ,根据动能定理可知

解得
-------④

据题意, A落在B落点的右侧,则
-------⑤
据题意,A和B均能落在弧形轨道上,则A必须落在P点的左侧,即:
-------⑥
联立以上,可得 的取值范围为

4.(2020山东)如图所示,一倾角为 的固定斜面的底端安装一弹性挡板,P、Q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和4m,Q静止于斜面上A处。某时刻,P以沿斜面向上的速度v0与Q发生弹性碰撞。Q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P与斜面间无摩擦,与挡板之间的碰撞无动能损失。两物块均可以看作质点,斜面足够长,Q的速度减为零之前P不会与之发生碰撞。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求P与Q第一次碰撞后瞬间各自的速度大小vP1、vQ1;
(2)求第n次碰撞使物块Q上升的高度hn;
(3)求物块Q从A点上升的总高度H;
(4)为保证在Q的速度减为零之前P不会与之发生碰撞,求A点与挡板之间的最小距离s。


【答案】(1) P的速度大小为 ,Q的速度大小为 ;(2) (n=1,2,3……);(3) ;(4)
【解析】(1)P与Q的第一次碰撞,取P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联立①②式得


故第一次碰撞后P的速度大小为 ,Q的速度大小为
(2)设第一次碰撞后Q上升的高度为h1,对Q由运动学公式得

联立①②⑤式得

设P运动至与Q刚要发生第二次碰撞前的位置时速度为 ,第一次碰后至第二次碰前,对P由动能定理得

联立①②⑤⑦式得

P与Q的第二次碰撞,设碰后P与Q的速度分别为 、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式得


设第二次碰撞后Q上升的高度为h2,对Q由运动学公式得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⑬式得

设P运动至与Q刚要发生第三次碰撞前的位置时速度为 ,第二次碰后至第三次碰前,对P由动能定理得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⑬⑮式得

P与Q的第三次碰撞,设碰后P与Q的速度分别为 、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⑬⑮⑰⑱式得


设第三次碰撞后Q上升的高度为h3,对Q由运动学公式⑩得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⑬⑮⑰⑱㉑式得

总结可知,第n次碰撞后,物块Q上升的高度为
(n=1,2,3……) ㉓
(3)当P、Q达到H时,两物块到此处的速度可视为零,对两物块运动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4)设Q第一次碰撞至速度减为零需要的时间为t1,由运动学公式得

设P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需要的时间为t2,由运动学公式得


设P从A点到Q第一次碰后速度减为零处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3

当A点与挡板之间的距离最小时

联立㉖㉗㉘㉙㉚式,代入数据得


5.(2020全国2).如图,一竖直圆管质量为M,下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顶端塞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圆管由静止自由下落,与地面发生多次弹性碰撞,且每次碰撞时间均极短;在运动过程中,管始终保持竖直。已知M =4m,球和管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4mg, 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计空气阻力。
(1)求管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的瞬间,管和球各自的加速度大小;
(2)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后,在上升过程中球没有从管中滑出,求管上升的最大高度;
(3)管第二次落地弹起的上升过程中,球仍没有从管中滑出,求圆管长度应满足的条件。

【答案】(1)a1=2g,a2=3g;(2) ;(3)
【解析】(1)管第一次落地弹起的瞬间,小球仍然向下运动。设此时管的加速度大小为a1,方向向下;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2,方向向上;球与管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由牛顿运动定律有
Ma1=Mg+f ①
ma2= f– mg ②
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a1=2g,a2=3g③
(2)管第一次碰地前与球的速度大小相同。由运动学公式,碰地前瞬间它们的速度大小均为

方向均向下。管弹起的瞬间,管的速度反向,球的速度方向依然向下。
设自弹起时经过时间t1,管与小球的速度刚好相同。取向上为正方向,由运动学公式
v0–a1t1= –v0+a2t1⑤
联立③④⑤式得

设此时管下端 高度为h1,速度为v。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由③④⑥⑧式可判断此时v>0。此后,管与小球将以加速度g减速上升h2,到达最高点。由运动学公式有:

设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1,则
H1= h1+ h2⑩
联立③④⑥⑦⑧⑨⑩式可得

(3)设第一次弹起过程中球相对管的位移为x1。在管开始下落到上升H1这一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Mg(H–H1)+mg(H–H1+x1)–4mgx1=0⑫
联立⑪⑫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同理可推得,管与球从再次下落到第二次弹起至最高点的过程中,球与管的相对位移x2为

设圆管长度为L。管第二次落地弹起后的上升过程中,球不会滑出管外的条件是
x1+ x2≤L⑮
联立⑪⑬⑭⑮式,L应满足条件为

6.(2019全国1)竖直面内一倾斜轨道与一足够长的水平轨道通过一小段光滑圆弧平滑连接,小物块B静止于水平轨道的最左端,如图(a)所示。t=0时刻,小物块A在倾斜轨道上从静止开始下滑,一段时间后与B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当A返回到倾斜轨道上的P点(图中未标出)时,速度减为0,此时对其施加一外力,使其在倾斜轨道上保持静止。物块A运动的v-t图像如图(b)所示,图中的v1和t1均为未知量。已知A的质量为m,初始时A与B的高度差为H,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空气阻力。

(1)求物块B的质量;
(2)在图(b)所描述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求物块A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3)已知两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在物块B停止运动后,改变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然后将A从P点释放,一段时间后A刚好能与B再次碰上。求改变前面动摩擦因数的比值。
【答案】(1)3m (2) (3)
【解析】:(1)物块A和物块B发生碰撞后一瞬间的速度分别为 、 ,弹性碰撞瞬间,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即:

联立方程解得: ;
根据v-t图象可知,
解得:
(2)设斜面的倾角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当物块A沿斜面下滑时: ,由v-t图象知:
当物体A沿斜面上滑时: ,由v-t图象知:
解得: ;
又因下滑位移
则碰后A反弹,沿斜面上滑的最大位移为:
其中 为P点离水平面得高度,即
解得
故在图(b)描述的整个过程中,物块A克服摩擦力做的总功为:

(3)设物块B在水平面上最远的滑行距离为 ,设原来的摩擦因为为
则以A和B组成的系统,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设改变后的摩擦因数为 ,然后将A从P点释放,A恰好能与B再次碰上,即A恰好滑到物块B位置时,速度减为零,以A为研究对象,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又据(2)的结论可知: ,得:
联立解得,改变前与改变后的摩擦因素之比为: 。
7.(2019全国3)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两小物块A、B,质量分别为mA=l.0kg,mB=4.0kg;两者之间有一被压缩的微型弹簧,A与其右侧的竖直墙壁距离l=1.0m,如图所示。某时刻,将压缩的微型弹簧释放,使A、B瞬间分离,两物块获得的动能之和为Ek=10.0J。释放后,A沿着与墙壁垂直的方向向右运动。A、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u=0.20。重力加速度取g=10m/s²。A、B运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
(1)求弹簧释放后瞬间A、B速度的大小;
(2)物块A、B中的哪一个先停止?该物块刚停止时A与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3)A和B都停止后,A与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1)vA=4.0m/s,vB=1.0m/s;(2)A先停止; 0.50m;(3)0.91m;
【解析】:首先需要理解弹簧释放后瞬间的过程内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再结合能量关系求解出A、B各自的速度大小;很容易判定A、B都会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并且易知是B先停下,至于A是否已经到达墙处,则需要根据计算确定,结合几何关系可算出第二问结果;再判断A向左运动停下来之前是否与B发生碰撞,也需要通过计算确定,结合空间关系,列式求解即可。
(1)设弹簧释放瞬间A和B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以向右为正,由动量守恒定律和题给条件有
0=mAvA-mBvB①

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vA=4.0m/s,vB=1.0m/s
(2)A、B两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因而两者滑动时加速度大小相等,设为a。假设A和B发生碰撞前,已经有一个物块停止,此物块应为弹簧释放后速度较小的B。设从弹簧释放到B停止所需时间为t,B向左运动的路程为sB。,则有



在时间t内,A可能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A将向左运动,碰撞并不改变A的速度大小,所以无论此碰撞是否发生,A在时间t内的路程SA都可表示为
sA=vAt– ⑦
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sA=1.75m,sB=0.25m⑧
这表明在时间t内A已与墙壁发生碰撞,但没有与B发生碰撞,此时A位于出发点右边0.25m处。B位于出发点左边0.25m处,两物块之间的距离s为
s=0 25m+0.25m=0.50m⑨
(3)t时刻后A将继续向左运动,假设它能与静止的B碰撞,碰撞时速度的大小为vA′,由动能定理有

联立③⑧⑩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故A与B将发生碰撞。设碰撞后A、B的速度分别为vA′′以和vB′′,由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联立 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这表明碰撞后A将向右运动,B继续向左运动。设碰撞后A向右运动距离为sA′时停止,B向左运动距离为sB′时停止,由运动学公式

由④ 式及题给数据得

sA′小于碰撞处到墙壁的距离。由上式可得两物块停止后的距离

8.(2018全国3 )如图,在竖直平面内,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ABC和水平轨道PA在A点相切。BC为圆弧轨道的直径。O为圆心,OA和OB之间的夹 角为α,sinα= ,一质量为m的小球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经A点沿圆弧轨道通过C点,落至水平轨道;在整个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及轨道作用力外,小球还一直受到一水平恒力的作用,已知小球在C点所受合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且此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水平恒力的大小和小球到达C点时速度的大小;
(2)小球到达A点时动量的大小;[来源:学。科。网]
(3)小球从C点落至水平轨道所用的时间。
【答案】(1) (2) (3)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受力分析、动量、斜下抛运动及其相关的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解析(1)设水平恒力的大小为F0,小球到达C点时所受合力的大小为F。由力的合成法则有


设小球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由①②③式和题给数据得


(2)设小球达到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1,做CD垂直于AB ,交PA 于D 点,由几何关系得:


由动能定理得:
由④⑤⑥⑦⑧式和题给数据得,小球在A点的动量大小为

(3)小球离开C点后在竖直方向上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设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 ,从C点落至水平轨道上所用时间为t。由运动学公式有


由⑤⑦⑩ 式和题给数据得


9.(2015全国2)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 n37°= )的山坡C,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石板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 ,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B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开始运动时,A离B下边缘的距离l=27m,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求:
(1)在0~2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
(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

【答案】:3m/s2 1m/s2 4s
【解析】:
选择0-2s作为研究过程分别对A、B进行受力分析:
隔离A:
隔离B:
解得:
选择0-2s作为研究过程对物体进行运动分析:
分别对A、B进行运动分析:设2s末A的速度大小为v1,B的速度大小为v2,在0-2s时间里A走的位移大小为x1,B走的位移大小为x2。





选择2后分别对A、B受力分析:
隔离A:
隔离B:
选择2s后对A、B进行运动分析:
对A:

对B:
求得B停止前,A、B各自的位移大小。
对A:
对B:

故在B停止前即0-3s的过程中,A相对B走的位移大小为 。A距B地底端还剩15m。
选择3s后进行运动分析:此时B已经停止。
所以:
A在B上运动的总时间未t=2+1+1=4s...(18)
10.(2015新课标1)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如图(a)所示。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时间内小物块的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答案】 (1)μ1 = 0.1 μ1 = 0.1 (2)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m (3)最终距离为6.5m
【解析】(1) (7分) 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1,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1 (m+M)g = (m+M)a1 ·······○1
由图可知。木板与墙壁碰前瞬间的速度v1= 4m/s ,由运动学公式得:
V1 = v0 + a1t1 ······○2
S0 = v0t1 + a1t12········○3
式中t1=1s , s0 = 4.5m是木板碰前的位移,v0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联立○1○2○3式和题给条件得:μ1 = 0.1·······○4
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v1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v1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2mg = ma2········○5
由图可得:a2 = ·······○6
式中t2 = 2s , v2 = 0 ,联立○5○6式和题给条件得:μ2 = 0.4 ······○7
(2)(8分)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3 ,经过时间Δt ,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v3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μ2mg +μ1 (m+M)g = (m+M)a1 = Ma3······○8
V3 = - v1 + a3Δt ·······○9
V3 = v1 + a2Δt······○10
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s1 = Δt······○11
小物块运动的位移为: s2 = Δt······○12
小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Δs = s2 – s1 ·····○13
联立○6○8○9○10○11○12○13式,并代入数值得:Δs = 6.0m ·····○14
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m。
(3) 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到停止,高加速度为a4 ,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为s3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μ1 (m+M)g = (m+M)a4·······○15
0 – v32 = 2a4s3 ······○16
磁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s = s1 + s3 ·······○17
联立○6○8○9○10○11○15○16○17式,并代入数值得: S = -6.5m ·······○18
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6.5m 。
11.(2013年全国2) 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精致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己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求:
(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答案】:0.2 0.3 0.75
【解析】:
(1)从t=0时开始,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物块加速,使木板减速,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为止.
由图可知,在t1=0.5 s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设t=0到t=t1时间间隔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则有:
…①
…②
式中v0=5 m/s、v1=1 m/s分别为木板在t=0、t=t1时速度的大小.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g=ma1…③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⑤
…⑥
(2)0.5s后两个物体都做匀减速运动,假设两者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μ2g
由于物块的最大静摩擦力μ1mg<μ2mg,所以物块与木板不能相对静止.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块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等于
0.5s后物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
则木板速度减为零需要的时间为:
则有:t=0.5+0.25=0.75s,即木板在t=0.75s时停止运动.
12.(2015重庆)同学们参照伽利略时期演示平抛运动的方法制作了如题8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水平放置的底板上竖直地固定有M板和N板。M 板上部有一半径为 的 圆弧形的粗糙轨道,P为最高点,Q为最低点,Q点处的切线水平,距底板高为 .N板上固定有三个圆环.将质量为 的小球从P处静止释放,小球运动至Q飞出后无阻碍地通过各圆环中心,落到底板上距Q水平距离为 处。不考虑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求:
(1)距Q水平距离为 的圆环中心到底板的高度;
(2)小球运动到Q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对轨道压力的大小和方向;
(3)摩擦力对小球做的功.

【答案】(1)到底板的高度 ;(2)速度的大小为 ,压力的大小 ,方向竖直向下 ;(3)摩擦力对小球作功
【解析】:(1)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 , 同理: ,
求得: ,则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
(2) ,对抛出点分析,由牛二定律: ,解得: ;
由牛三定律得:FN与压力等大反向,所以大小也为 ,
(3)对PQ两点之间的运动由动能定理得: ,求得:
13.(2015重庆)同学们参照伽利略时期演示平抛运动的方法制作了如题8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水平放置的底板上竖直地固定有M板和N板。M 板上部有一半径为 的 圆弧形的粗糙轨道,P为最高点,Q为最低点,Q点处的切线水平,距底板高为 .N板上固定有三个圆环.将质量为 的小球从P处静止释放,小球运动至Q飞出后无阻碍地通过各圆环中心,落到底板上距Q水平距离为 处。不考虑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求:
(1)距Q水平距离为 的圆环中心到底板的高度;
(2)小球运动到Q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对轨道压力的大小和方向;
(3)摩擦力对小球做的功.


【答案】(1)到底板的高度 ;(2)速度的大小为 ,压力的大小 ,方向竖直向下 ;(3)摩擦力对小球作功
【解析】:
(1)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 ,
同理: ,
解得:

则距地面的高度为: ;
有平抛运动的规律得: ;对抛出点分析,由牛二定律得: ;
;
(3) 对PQ由动能定理得: 求得:
14.(2014·北京卷)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下端与水平桌面相切,小滑块A和B分别静止在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现将A无初速释放,A与B碰撞后结合为一个整体,并沿桌面滑动.已知圆弧轨道光滑,半径R=0.2 m;A和B的质量相等;A和B整体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 碰撞前瞬间A的速率v;
(2) 碰撞后瞬间A和B整体的速率v′;
(3) A和B整体在桌面上滑动的距离l.
【答案】:(1)2 m/s  (2)1 m/s  (3)0.25 m
【解析】: 设滑块的质量为m.
(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gR=12mv2
解得碰撞前瞬间A的速率有
v=2gR=2 m/s.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v=2mv′
解得碰撞后瞬间A和B整体的速率
v′=12v=1 m/s.
(3)根据动能定理有
12(2m)v′2=μ(2m)gl
解得A和B整体沿水平桌面滑动的距离
l=v′22μg=0.25 m.
15.(2014·天津)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一辆小车A,质量mA=4 kg,上表面光滑,小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可视为质点的物块 B置于A的最右端,B的质量mB=2 kg.现对A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10 N,A运动一段时间后,小车左端固定的挡板与B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粘合在一起,共同在F的作用下继续运动,碰撞后经时间t=0.6 s,二者的速度达到vt=2 m/s.求:

(1)A开始运动时加速度a的大小;
(2)A、B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v的大小;
(3)A的上表面长度l.
【答案】:(1)2.5 m/s2 (2)1 m/s (3)0.45 m
【解析】 (1)以A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a①
代入数据解得
a=2.5 m/s2②
(2)对A、B碰撞后共同运动t=0.6 s的过程,由动量定理得
Ft=(mA+mB)vt-(mA+mB)v③
代入数据解得
v=1 m/s④
(3)设A、B发生碰撞前,A的速度为vA,对A、B发生碰撞的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AvA=(mA+mB)v⑤
A从开始运动到与B发生碰撞前,由动能定理有
Fl=12mAv2A⑥
由④⑤⑥式,代入数据解得
l=0.45 m⑦

发表评论

最新列表

最热列表

统计代码放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