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快报 > 课外阅读 > 正文

战术核武器--中子弹

来源:物理ok网 编辑:陈老师 时间:2017-11-11 点击量:
战术核武器--中子弹

中子弹同原子弹和氢弹都属于核武器家族的成员.中子弹是一种用热核材料聚变反应所产生的、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因素的低当量、弱爆炸冲击波效应的热核武器,它实际上是一种小型氢弹,它以氘和氚为聚变材料,以尽可能低的核裂变当量弹为“板机”.从而,使氘氚反应及氘氚反应中所产生的中子大大增强,而裂变反应的其它效应则相对减弱.例如,普通原子弹的核辐射在杀伤破坏因素中所占的比例为5%,而中子弹的核辐射在杀伤破坏因素中所占的比例高达30%.
中子弹和普通氢弹的最大区别是利用较少的裂变材料就能放出较多能量以满足氘氚聚变反应所需的高温.中子弹的爆炸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由化学炸药爆炸引发钚239的裂变反应 ,钚239的裂变反应引发氘氚混合物的聚变反应,产生大量高能中子,进一步促进钚239的裂变,从而放射出更多的中子,这一过程就称为“中子反馈”.由于裂变反应不断增强 ,从而引发了大量聚变材料氘氚的聚变反应.在中子弹的裂变和聚变反应中,聚变反应放出 的中子要比裂变反应放出的中子多得多,而且,聚变反应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为高能中子所携带,成为核辐射杀伤的因素.由于氘氚聚变反应放出的中子能量很高,所以在空气中有较强的穿透力.中子能有效地杀伤人员和对付装甲集群目标,而对建筑物和武器装备的破坏作用则很小,因而是一种战术核武器.中子弹可以用飞机、导弹、榴弹炮来发射.

核武器主要有5种杀伤破坏作用:一是冲击波,约占爆炸能量的50%;二是光辐射,约占爆炸能量的35%;三是早期核辐射,约占爆炸能量的5%;四是放射性污染,约占爆炸能量的9%;五是核电磁脉冲.中子弹的最显著特点是强辐射、低当量和附带杀伤小.中子弹的强辐射是与其附带杀伤小相辅相成的.中子弹也有裂变反应,但其数量较少,所以中子弹爆炸虽然也具有一般核武器的五种破坏因素,但其突出了核辐射这一因素,其它的杀伤破坏因素就很小了.正因为如此,中子弹算作是一种比较“干净”的核武器.中子弹爆炸放出的大量高能中子,可以穿透30厘米厚的钢板 ,可以毫不费力地穿透坦克、掩体和砖墙等,杀伤其中的人员而不损害其它设施.例如,当量为1000吨TNT当量的中子弹,可以使200米范围的任何生命死亡,在800米~1000米内的人员,如不遮蔽就会在5分钟内失去活力,在一两天内死亡.可是,这样的一颗中子弹对周围物体的破坏半径只有200米~300米.如果适当增加爆炸高度,在核辐射杀伤半径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还可以减少对建筑物的破坏半径.中子弹在爆炸时的放射性污染也很轻,经过较短的时间,部队即可进入爆炸地区,这一点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子弹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当量小.在地面上使用中子弹只是低当量的,一般约为1000吨-2000吨TNT当量.因为随着武器当量的提高,尽管核辐射和冲击波、光辐射的杀伤半径都增大,但核辐射在空气中衰减得很快,其杀伤半径随着当量的增大要比冲击波、光辐射小得多.当武器的当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冲击波、光辐射的破坏半径必定大于核辐射的杀伤半径,那时,中子弹的核辐射特性就消失了.由于中子弹的爆炸当量小,所以其杀伤半径也比较小,中子弹一般只作为战术核武器使用.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的核超级大国.美国对中子弹的研制和装备部队的起步都是最早的.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美国就在内华达州地下试验室进行了一系列的中子弹试验.1977年6月,美国总统卡特宣布,美国已经掌握了中子弹的制造技术.到次年10月, 美国开始生产首批代号为W-70的中子弹,1981年美国的中子弹开始陆续装备部队.

W-70弹头的质量211千克,弹长2.46米,弹径0.46米,其弹头威力为100吨TNT当量左右.W-70中子弹弹头在飞行中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还配有安全自毁系统等.截至1983年,美国陆军共部署带中子弹弹头的“长矛”战术导弹945枚.部署在美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前西德和英国等地.此外,美国还将中子弹装配在射程为30千米以内的155、203等火炮上,当然如果需要,也可以用飞机投掷.

冷战时期的美国和前苏联是一对虎视眈眈的宿敌.美国中子弹的出现无异于是对前苏联的当头一棒.正如当年美国原子弹的爆炸激怒了前苏联一样,前苏联在追赶美国中子弹的道路上也是马不停蹄.前苏联除了加紧研制中子弹以外,还派了大量的间谍获取法国等其它国家有关中子弹的情报.

俄罗斯对中子弹的使用也早有思想准备,当北约考虑对南斯拉夫发动陆战时,因传出俄罗斯有可能启用中子弹而作罢,这也显示了中子弹的威吓能力.

    中国在向氢弹进军的同时,就有著名物理学家提出了激光聚变的初步理论,即中子弹的基本原理,这在当时国际上也是属于较早的提出者之一,并不比美国晚.1967年10月17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后,研究中子弹技术项目就进入了国家计划的运行轨道.正如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再驳考克斯报告》中指出的那样:“70年代和80年代,面临着愈演愈烈的美国、苏联两国空前的核军备竞赛,数万枚核弹头的阴云笼罩在世界人民的头上,也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中国不得不继续研究发展核武器技术和改善自己的核武器系统,并先后掌握了中子弹设计技术和核武器小型化技术.”
 

网友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