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快报 > 课外阅读 > 正文

中国古代文明之造纸术与印刷术(7)

来源:物理ok网 编辑:陈老师 时间:2017-11-06 点击量:
    木刻水印最好的代表作品是《十竹斋画谱》和《十竹斋笺谱》.前一部画集刊行于明熹宗天启七年(公元一六二七年);后一部画集刊行于明思宗崇祯十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
这两部画集的绘、刻、印都很精致,画面色采妍丽,深浅浓淡,阴阳向背,完全保持了我国民族绘画的风格.不论草木虫鱼,人物花鸟,都栩栩如生,神韵生动,这两本画集,是我国版画史上的宝贵遗产.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古老的木刻水印技术得到了新的发展.现在,我国有专门的出版机构,象北京荣宝斋和上海书画社在做这项工作.它们印制出来的古
代名画,完全跟真迹一模一样,简直很难分辨出来.
 
四、毕昇发明活字版 
                      
    雕版印刷发展为木刻水印,主要用来印刷书法、绘画等艺术品了.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谈谈在印制书籍方面,印刷术是怎么发展的. 
    说起印制书籍,雕版印刷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一种书,只雕一回木板,就可以印很多部,比用手写不知要快多少倍了.可是用这种方法,印一种书就得雕一回木板,费的人工仍旧很多,无法迅速地、大量地印刷书籍,有些书字数很多,常常要雕好多年才能雕好,万一这部书印了一次不再重印,那未,雕得好好的木板就完全没用了.
    有什么办法改进呢?到了十一世纪中叶(宋仁宗庆历年间),我国有个发明家叫毕昇,终于发明了一种更进步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把我国的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毕昇用胶泥做成一个一个四方长柱体,一面刻上单字,再用火烧硬,这就是一个一个的活字.印书的时候,先予备好一块铁板,铁板上面放上松香和蜡之类的东西,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密密地排满活字,满一铁框为一版,再用火在铁板底下烤,使松香和蜡等熔化.另外用一块平板在排好的活字上面压一压,把字压平,一块活字版就排好了.它同雕版一样,只要在字上涂墨,就可以印刷了.为了提高效率,他准备了两块铁板,组织两个人同时工作,一块板印刷,另一块板排字;等第一块板印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铁板互相交替着用,印得很快.
 
五、活字印刷业的发展
元朝时候,有人用锡做活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可是锡不沾墨,印出的字不清楚,所以没有通行.就在元朝时候,又有一个著名的学者王祯,发明了用木活字印刷书籍的方法.
    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一二九五年),王祯被派到安徽旌德当县尹,一连当了六年.在公元一二九七年到一二九八年间,他设计了一套木活字.他先在一块木板上刻好字,再用小锯子把每个字锯开,使每个字成为单独一小块,再用刀四面修光,每一块都修得一样大小.排版的时候,把木活字一个个排到木盘里去,排了一行,就用削好的竹片隔开;一块排满了,又用削好的小木片把有空隙的地方塞紧,使木活字不能移动.这样,就可以印书了.      
 
    王祯造的木活字一共有三万多个.元成宗大德二年(公元一二九八年),他用这套木活字排印自己纂修的《大德旌德县志》,全书六万多字,不到一个月,就印成了一百部.王祯不但创造了木活字,还发明了转轮排字架.
    用木材做成两个直径约七尺的大轮盘,一个叫韵轮,一个叫杂字轮,轮盘里有一个个格子.不常用的木活字,按韵分类,摆在韵轮的格子里;常用的字,摆在杂字轮的格子里.排版的时候,一个人按原稿念,一个人坐在两个轮架中间,转动韵轮或杂字轮拣字,非常方便.王祯是个有名的农业科学家,他写了一部《农书》,他发明的木活字印刷法,就系统地附载在《农书》中.这是有关活字印刷的珍贵文献.木活字印刷法还流传到兄弟民族中间.敦煌千佛洞中,就曾经发现元代维吾尔文的木活字好几百个.到了明清两代,木活字就大大流行起来.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一七七三年),清朝政府曾经刻成大小枣木字二十五万三千五百个,先后印成《武英殿聚珍版从书》一百三十四种,二千三百多卷.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木活字印书.
 
 

上一篇:古代四大发明之火药
下一篇:关于磁现象的一些冷知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