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快报 > 课外阅读 > 正文

“爱国者”大战“飞毛腿”

来源:物理ok网 编辑:轶名 时间:2014-12-27 点击量:
“爱国者”大战“飞毛腿”
  1991年1月18日,也就是海湾战争的第二天,沙特阿拉伯某城市上空响起了防空警报,原来,伊拉克向沙特发射了“飞毛腿”导弹。然而几分钟过后,来势汹汹的“飞毛腿”就被美国的“爱国者”导弹击落了。
 
  “飞毛腿”导弹可不是第一次参加战斗了,它是沙场上的一员老将。在“两伊”战争中,“飞毛腿”曾射向伊朗的领土。如今,它又在海湾战争中再上沙场。“飞毛腿”的老家在苏联,1965年前后,苏联开始大批部署这种导弹,随后向一些中东国家出售。伊拉克装备的“飞毛腿”导弹有两种,一种是苏联的“原装货”,它的身长11米,射程达280公里,可携带一枚重860公斤的高爆弹头,也可携带核弹头。伊拉克军方感到“飞毛腿”的射程太近,于是对“原装货”进行了改装。新的“飞毛腿”变长了,人们给它起了另外一个名字,叫“侯赛因”。它的射程达640公里,可以轻而易举地飞抵以色列。一时间,“飞毛腿”的袭击着实让以色列大伤脑筋。
  击落“飞毛腿”的“爱国者”导弹,原本是一种拦截飞机的地对空导弹,它的总长度是5米,重约950公斤,飞行速度是音速的3倍,美国用了整整15年的时间才研制定型。1980年,美军又在这种导弹上装了新的电脑装备,具备了追踪和拦截导弹的能力。
  现在还是让我们看一看“爱国者”是怎样击落“飞毛腿”的吧!
  首先,雷达不停地搜索天空,寻找来袭的“飞毛腿”导弹。我们知道,从外形上看,雷达的一个标志,使人一眼就能望见的,就是那高高竖起的一块用金属制成的板,或一个天线架。如果雷达被称作为“侦察兵”,那天线就是它的眼睛。雷达操作时,天线就要不停地转动。天线的作用是把雷达中产生的无线电波按照一定的方向向外发射出去,并把被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接收下来。正因为天线所起的作用好似人的眼睛一样,因此雷达要注视和侦察整个天空的状况,天线就要不停地转动,用一个驱动马达使天线作360度的旋转,这样它就能在360度范围内进行“搜索”。
  当雷达捕捉到“飞毛腿”的踪迹时,雷达自动跟踪目标并通知发射台,发射“爱国者”导弹。
  导弹发射后由地面雷达系统引导,使“爱国者”不断调整方向,飞向目标。
  在接近“飞毛腿”时,“爱国者”导弹上的计算机系统引爆弹头,由弹头碎片击落“飞毛腿”。
  “爱国者”导弹系统是由一部雷达、一个控制站及8个发射台组成,而每一个发射台都有4枚随时可以发射的导弹。如果敌方来袭导弹有许多枚,“爱国者”还可以同时瞄准不同的来袭目标并将其摧毁。正因为有如此神奇的本领,“爱国者”才在海湾战争中大显神通,为多国部队立下了战功。

网友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