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快报 > 课外阅读 > 正文

核电站爆炸

来源:物理ok网 编辑:未知 时间:2014-12-23 点击量:
核电站爆炸
  1986年4月26日清晨1时23分,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爆炸事故,引起了全世界的密切关注。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首府基辅市东北的普里互季河右岸,距基辅130公里。这座核电站使用的是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堆。正在运行的有四套组。据报道,整个核电站工作人员约1000人。
  据苏联《真理报》在事故后10天的报道称“该电站第四号机房发生爆炸,毁坏了反应堆机房建筑物并引起了火灾……,放射性物质外泄……”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谢尔比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最大可能是反应堆没有设置安全壳,一旦发生事故,则无法阻止放射性物质直接向大气排放。”
  苏联塔斯社在5月14日发布的消息说,在这次事故中死亡7人,因受核辐射致伤的共299人,其中35人处于严重状态。苏联国家水文气象和自然环境监督委员会称,核电站失事后,这个地区辐射强度最高曾达到15毫伦1小时。核电站周围地区居民约5万人,从26日晨开始撤离这一地区。泄漏的放射性尘粒被当时的东南风吹向北欧诸国,瑞典于4月28日首先发现大气里放射性温度比正常高出5~10倍,丹麦、芬兰、挪威、德国,而后法国、奥地利及波兰等国也相继发现了空气中的放射性污染,这样就造成下风向大面积的放射性污染。
  事故的后果是严重的。分析来看,事故现场至少有百余名工作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可能包括高剂量核辐射的受照者以及其他复合性损伤。对这部分人员的救治,凡受中等剂量(例如200拉德)照射的,基本可治愈。受照剂量较高者(600拉德以上),则需采用包括骨髓移植在内的特殊治疗。倘若措施得当,多数受害人员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撤离核电站周围的居民,推测他们所受照射多数不超过25~50拉德,对这部分受照者除血相可有一过程改变外,不需任何治疗可自行恢复,对健康不致产生明显的影响,但远后效应(致癌和遗传效应)的机率将有所增加。对放射性尘埃飘落的下风向地区,虽然辐射程度较正常本底高5~10倍,假若核反应堆释放放射性物质已被控制,则这样的辐射剂量不致给人类健康带来明显的危害。值得提出的是,放射性尘粒中包含有短寿命的放射性铯等。它们污染水源,沉积在地面,可通过生物循环(生物链)再次进入人体。这就需要采取较复杂的防护措施,有的需要待其蜕变,才可能消除其污染的后果。这次事故给人们以深刻的教训,说明在核电站的建设中,从选址、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及运行的各个环节上必须对安全给予高度重视,同时还应有事故预想方案及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核能的优势,将其潜在的危害加以控制。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对核电应用给予全面分析。纵观核电站建成以来,从1957年发生第一起事故,至今共发生六起重大的核事故。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到1985年底已建成运行的核电站共374座,事故发生机率为6/374,仅占1.6%。为了便于了解核电站的潜在危害,现将常规能源系统的几种电厂的危险性加以比较分析则:煤>石油>风力>太阳能>核能>甲醇>天然气,可见损失最小的能源发电是天然气,其次是核能。核电站对人身造成的伤害仅是相同的电量煤电危害的0.5~5%。核电站虽具有潜在危害,但与其他能源(如煤电厂)相比,还是一个清洁的安全的能源。因此,面对苏联核事故的危害,我们一方面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注意安全,但同时不应产生任何恐怖心理,更不应对我国核电发展远景及计划持任何怀疑态度。

网友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