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初中物理 > 辅导探讨 > 正文

中考陷阱题分析

来源:网络 编辑:未知 时间:2015-02-01 点击量:

中考陷阱题分析

       分析各地中考试题,会发现有这样一类试题,题干中暗藏“陷阱”,同学们稍不留神就中了圈套,导致错解,如果识别了这个“陷阱”,问题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因此,准确快速识别题目中的“陷阱”,无疑是同学们解题的一项重要能力。   

       (一)利用题目条件改变设置“陷阱”。    要识别这种“陷阱”,要求同学们在读题时,注意分析题目前后条件是否发生变化,不同小题之间的条件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可能就是“陷阱”,因为条件变化了,某些物理量可能发生变化,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可能就要随之改变或不变,否则你就中了圈套。   

       (二)利用无用数据设置“陷阱”。    同学们在解题时,发现有一个数据没用上,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解法,结果导致错解。命题者就是利用了同学们这种心理,利用无用数据设置“陷阱”,缺乏自信的同学就掉入“陷阱”。这种缺乏自信的根源在于对题中相关的物理概念、规律理解不透彻,无法排除干扰。   

       (三)利用视觉效果设置“陷阱”。    有些图形看起来很相似,但是平时就要细心地找出它们的不同点,有些相似图形还存在着本质的不同,找出了不同点,识别了这些图形,也就识别了“陷阱”。  

       (四)利用隐含条件设置“陷阱”。    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限定条件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用数据呈现,有的用文字呈现,有的用图象、图形呈现。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条件,特别是暗藏的条件.只有充分掌握了题目中的条件,才能做出正确的解答。   

      (五)利用“负迁移”设置“陷阱”。    某些“经验”会引起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干扰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正确理解和掌握,要排除这种干扰,必须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克服思维定势,不能想当然得出结论。  

       例1    工人利用如图l0一34—1所示的滑轮组将重400 n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2 m,所用拉力为250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若用此滑轮组将重900 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 m,拉力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是多少?(不计绳重和摩擦的力)......... 

上一篇:摩擦力案例分析
下一篇:研修总结

网友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